兩化”深度融合是兩化融合發展的高級階段,指信息化與工業化在更大的范圍、更細的行業、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更深的應用、更多的智能實現彼此交融。本文在進行了銀川市“兩化”融合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銀川市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對策建議,希望對銀川市“兩化”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推進銀川市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思考
“兩化”深度融合是兩化融合發展的高級階段,指信息化與工業化在更大的范圍、更細的行業、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更深的應用、更多的智能實現彼此交融。本文在進行了銀川市“兩化”融合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推進銀川市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對策建議,希望對銀川市“兩化”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銀川市把“兩化”深度融合放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戰略位置,以信息化引領企業的集成創新、智能制造、協同管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企業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服務定制化,促進企業按需定制、精益制造、綠色制造、創新發展、智能發展、可持續發展。目前,銀川市有1400多戶工業企業、34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這些企業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提供就業崗位,豐富市場供給,擴大對外開放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銀川市計劃到2015年,中小企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85%以上,規模以上企業普及率達到95%以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管理軟件、辦公管理軟件使用率達到95%以上,企業資源計劃(ERP)等軟件使用率達到60%以上;企業研發設計過程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CAE)、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軟件使用率達到60%以上。企業生產過程中,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數控(CN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技術應用率達到60%以上,電子商務廣泛應用。
目前銀川市“兩化”融合在加強政策引導扶持、搭建平臺,提供支撐、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加強考核,督促推進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制定出臺《銀川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快推進“十二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銀川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的意見》(銀黨發〔2011〕14號)等政策文件,對企業“兩化”融合進行引導并給予政策保障。每年從全市工業專項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來扶持企業“兩化”融合工作開展,扶持重點項目不低于10項,包括信息化培訓工程、中小企業健康體檢、龍頭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中型企業信息化改造工程,小型企業信息化普及工程;建立網絡服務平臺,在市工信局網站及時發布國家政策導向、產業動態、創新成果、企業技術需求等相關信息,促進信息交流,強化政企互動;搭建小微服務超市,市工信局依托銀川中小企業在線資信服務平臺創建了“銀川中小微企業服務超市”,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財稅代理、法律顧問、專利服務、招聘服務、企業宣傳、信息化建設等全方位服務,從創建至今,共為340余家小微企業進行服務;依托信息化軟件服務商,每年舉辦信息化學習交流活動8—10次,幫助企業培訓人才,為廣大企業相互交流學習創造機會;已創建銀川市“兩化”融合示范企業10家,認定應用領域信息化示范企業4家;加強對重點企業的評價考核,每兩年對市“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評價考核一次,對考核優秀的企業,列為優先扶持對象。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推動研發設計數字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支持企業產品開發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逐步實現信息技術嵌入于產品的監測、控制、裝置之中,促進創新型企業建設,提升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寧夏共享集團公司自2000年起,從芬蘭引進CAST CAE鑄造仿真分析軟件凝固模擬模塊,主要進行球墨鑄鐵鑄造分析,在解決縮孔、縮松等典型缺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2005年和2009年分別再次購置了德國的Magma鑄造仿真分析軟件,從鑄鐵到鑄鋼,從沖型、凝固、熱處理、應力等全面仿真分析,鑄造CAE已經成為公司鑄造工藝設計的規定步驟。2003年,公司引進SolidWorks2004軟件五套, CAD應用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轉變。
二是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提升敏捷制造能力。注重提高廣大企業在生產制造方面信息化集成創新能力,逐步將相對獨立的制造執行系統等企業信息化系統實現集成應用,提高企業信息化系統的能力,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現代化。寧夏中銀絨業針對羊絨針織生產工序多、記錄數據多、質量要求高、羊絨紗線消耗控制嚴格等實際管理要求,自主開發了羊絨針織生產管理軟件,功能包括:訂單管理、生產計劃、用紗計劃、工藝克重管理、排包、打印流轉單、發紗管理、收坯管理、各工序收發記錄、紗線庫存管理、成品庫存管理、產量統計、進度統計等,并自主設計條形碼流轉單,通過掃描條碼進行信息采集,提高了生產一線的產品管理和質量管理的精度和效率,改善了人員安排和工效考核方法。本系統應用后將制定生產計劃到車間投產所需的時間縮減60%,流轉出錯率降為0,原料消耗降低3%,生產成本相應降低,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是促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引導企業在安全生產動態監測監控、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隱患排查、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特種設備管理、安全生產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寧夏力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管理信息工程建設,有力促進安全管理,可以使因安全問題而停產的時間降低為10%,每年可產生效益14萬元。
四是支持企業發展綠色化,提高持續發展能力。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企業生產的賴氨酸廢水中的硫酸銨含量高,雖經處理,但N-NH3含量超標,從賴氨酸廢水中回收硫酸銨,采用全自動化控制的MVR蒸發結晶裝置使整個生產線緊急效益顯著,回收噸硫酸銨耗蒸汽1.6噸,耗電22KWH。該設備和國產設備相比,節能率達到90%以上。采用此設備每年可回收硫酸銨3.5萬噸,減排廢水324萬噸。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集中化、智能化監控,解決了污染物總量控制等難點問題,通過能源管控與環境監測的協同性,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有效控制了污染排放,實現了綠色發展。
二、加快推進銀川市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對策建議
建議銀川市面向區域、行業、企業三個層面,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供應銷售、節能減排等主要環節和領域,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一)以提升工程為抓手,促進企業“兩化”深度融合
以自治區“百家成長”企業為重點,在全市開展工業行業、企業調研和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按行業分類,對工業企業“兩化”融合進行評估。從基礎建設、單項應用、綜合集成、協同與創新、競爭力、經濟和社會效益6個方面,全面、系統地評估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政府資金扶持引導企業自主的方式,結合行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方向,分行業、分階段的引導和支持10戶企業從D級(起步建設階段)向C級(單項覆蓋階段)、C級向B級(集成提升階段)、B級向A級(創新突破階段)躍升,帶動我市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并逐漸實現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我市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二)以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分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以裝備制造業為示范,以羊絨紡織業、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發酵及生物制藥產業為重點,分行業推動“兩化”深度融合。裝備制造業和再制造業,圍繞裝備高端化發展,重點推進基于定單的產品數據管理、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企業資源計劃的集成化應用,實現設計、工藝、生產三大核心業務鏈的信息共享和自動流轉推進數字化制造和柔性制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羊絨紡織業,針對羊絨織造精細化管理要求,重點應用過程控制軟件和各類自動控制裝置,實現羊絨產品設計和制造的集成;在印染階段重點應用織物染色印花工藝參數在線檢測技術和有利于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的自動控制系統。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以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力為著力點,大力推廣采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強對采購、生產、配送、庫存、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改造提升關鍵生產工藝、專用裝備及生產線的數字化控制水平,應用原料檢測、生產過程動態監測、產品出廠檢測等先進自動化裝置,建立產品質量控制及可追溯系統,提升企業質量安全與清潔生產能力。發酵及生物制藥產業,重點推廣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實現發酵罐、生產工藝的計算機控制,提升產品質量的檢測、控制水平。
(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節能減排
鼓勵企業建設能源管理系統、健康安全環保管理系統、節能減排信息化服務平臺等。推動重點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工業企業通過建設研發設計信息系統、工藝流程優化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生產運行管理系統、生產集中管控系統等。引導工業企業利用信息化實現從單項節能向集成化節能發展,以信息化全流程應用與區域統籌提升減排治污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支持企業通過管理信息化、能源管理、生產過程管理、工藝流程改優化、能耗及排放在線檢測等信息技術,實現生產、管理、控制一體化,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達到促進節能減排的目的。
(四)以培訓為契機,注重“兩化”融合人才培養
針對當地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和中小企業信息化人才需求特點,與銀川市內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培養、作用、激勵等配套體系。積極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工作,以中小企業信息化大講堂的形式,組織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大講堂專題培訓活動,力爭每年免費培訓信息化方面人才1000人次以上,為加快推進銀川市中小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培養人才。
(五)以強化企業投資為主體,加大對“兩化”深度融合建設的投入
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信息化程度也參差不齊,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內生動力還顯不足。據相關部門對中小企業負責人的抽樣調查,目前中小企業最關心的還是銷售額、成本、利潤等經濟指標,而信息化項目往往投入大、建設周期長,人才也普遍較為缺乏,導致了企業負責人在投資決策時決心不大。企業是“兩化”深度融合的主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要積極宣傳、引導并提供相應措施,強化中小企業投資主體意識,加大對“兩化”深度融合建設的投入。 |